首页

同好小屋38

时间:2025-05-26 11:29:31 作者:外媒关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浏览量:18633

  外媒关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跨越山海 携手同行(国际论道)

  近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众多中东欧特色“好物”集中亮相,“抢滩”中国市场,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这场高水平经贸人文盛会举办之际,多家外媒关注到,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互利合作不断巩固,双方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合作日益深化,成为跨区域多边合作的典范。

  贸易投资往来热络

  随着4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浙江宁波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这里是中国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希腊《中希时报》日前刊文,讲述了中国人杨啸与塞尔维亚人马尔科的故事——

  2018年,杨啸还是敏实集团宁波总部的一名门卫。次年,深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敏实集团在塞尔维亚开设工厂。杨啸抓住机遇,凭借毅力自学英语,成为公司首批外派员工。现在他已升职为敏实汽车欧洲有限公司的高级经理,管理200余名员工,其中85%是塞尔维亚本地人。当“杨啸们”把中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带到塞尔维亚时,敏实集团塞尔维亚工厂的本地工程师马尔科正在研读他在宁波总部培训时记下的“新能源电池盒生产工艺”笔记。作为中塞技术交流的“传译员”,他帮助将智能检测系统等“宁波技术”落地塞尔维亚,让生产线效率提升30%。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正走深走实。”《中希时报》称,中国企业从国际贸易走向跨国经营,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才交流搭建了舞台。

  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日益深化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规模迄今已超24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加大在中东欧地区的考察投资力度,相关产业成为双方投资合作新亮点。

  近日,中国车企比亚迪宣布将其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德国《商报》称,中东欧国家匈牙利成为中企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地,连续两年领先其他欧洲国家。2024年,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中有31%流向了匈牙利,十大持续投资项目中有4项位于匈牙利,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项目。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往来也更加热络。彭博社等外媒注意到,中方在2021年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承诺,今后5年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并且争取实现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翻番。2024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达14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3%。

  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日前刊文称,中国致力于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合作,这为更多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机遇。今年前两个月,来自中东欧国家塞尔维亚的葡萄酒在中国电商平台销量增长215.8%。

  互联互通不断提速

  日前,一趟满载3D打印机、游戏手柄配件等商品的中欧班列电商快线从中国深圳发运,于十多天后抵达匈牙利布达佩斯。该班列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中欧班列电商快线,具有稳定性强、安全性高、运量大等特点,将为出口货物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全新物流通道。

  近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互联互通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向南通道延伸,中东欧国家成为班列重要通道和中转枢纽。《今日匈牙利》曾援引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的观点称,“匈牙利受益于中欧班列”。

  航空方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直航航线总数超过30条,双方客货直航航班每周超70班。俄罗斯卫星社网关注到,最近,中欧货运航线连日“上新”。其中,乌鲁木齐连接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航空货运通道正式开启,全程仅需10小时。这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并且辐射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的贸易市场,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物流和贸易的畅通。

  此外,随着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促进人员和经贸互通,也见证中国与中东欧务实合作、携手共进。

  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旗舰项目,匈塞铁路今年有望全线竣工。据《今日巴基斯坦》报道,该铁路一旦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两国首都之间的旅行时间将从8小时缩短至约3.5小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视察该铁路建设时曾表示,这条铁路将对提高塞尔维亚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商品流通以及拉近中塞关系有着重大影响。

  前不久,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收入和利润均创历史新高。这个由中国投资参与运营的港口,从濒临破产发展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德国新闻频道电视网站称,比雷埃夫斯港正日益成为新丝绸之路海上航线的中心枢纽。中国正通过这条新丝路拓展全球贸易路线。

  “双向奔赴”越走越亲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日益活跃。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中方对中东欧国家出台一揽子签证便利化举措和单边免签政策,2024年双方人员往来较2021年增长56%。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时报》称,中国持续扩大过境免签国家范围,克罗地亚也是其中之一。此举标志着中国与欧洲关系更紧密,也为克罗地亚旅行者提供了轻松探索这个文化丰富、历史悠久国家的机会。《希腊城市时报》称,中国在全球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将日益上升。据希腊《每日报》报道,随着2025年夏季旅游旺季临近,希腊正加强与中国的航空联系,以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推动中希两国的旅游与文化交流。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民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希腊《中希时报》介绍了保加利亚小伙高伟义(斯托扬·瓦连京诺夫·盖戈夫斯基)在中国的创业故事。报道说,2019年,高伟义到宁波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决定留在宁波创业,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旅合作与文化交流。去年10月,高伟义在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的支持下,组织保加利亚代表团来宁波参加“海丝文旅大展”。“希望更多中东欧国家的朋友借助免签的机遇,感受中国旅游的魅力。”高伟义说。

  中东欧国家舆论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及与中国开展合作抱有积极态度。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曾刊文称,塞中两国积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加深相互理解和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架起了民间交流的桥梁。位于贝尔格莱德的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已成为塞尔维亚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免签政策和直航的开通促进了两国人员往来,塞尔维亚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希腊“现代外交”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对于促进全球发展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彰显对全球发展的贡献、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支持,从而为实现全球稳定作出贡献。(人民日报海外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发布 保护海洋我们做了这些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国进一步主动拓展在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中作用的同时,更应积极寻求“以我为主”的合作新途径,积极谋划国际大科学工程。

AI手机概念沾着就暴涨?多家A股公司紧急回应

贺亮提到,在东南亚,尽管目前南非、埃及柑橘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大,还应当看到,重庆柑橘具有口感好、上市晚等优势。他认为,因为庞大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东南亚市场对重庆柑橘而言“仍是一片蓝海”。

报道称,在以军的强迫下,半岛电视台工作人员已离开办公楼。以军开来一辆卡车运走半岛电视台的设备和文件。当地工作人员称,他们时不时听到枪声和引爆催泪瓦斯的声音。

浙江嘉兴:第十二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启幕

一场峰会,与国际社会共谱友谊新篇。当地时间7月4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形式举行峰会,习主席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峰会后,中国将接任轮值主席国,习主席表示,中方愿同本组织伙伴团结协作,同更多认同“上海精神”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携手并进,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更加光明可期。

一程多站“澳琴游”受追捧

回首来路,盛李豪身上上演的是在优秀运动员身上并不少见的天才加汗水的历程。13岁才开始射击训练的他几乎在“摸到枪”的第一时间就展现出自己在其中的耀眼天赋,而其后迅速的成长则在此前提下更多依靠热爱带来的执着。盛李豪的启蒙教练曾在媒体面前多次谈及,他自少年时期在训练中表现出的超出同龄人的专注与坚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